宝宝几个月后大便正常?
每个婴儿都有个体差异,具体多久恢复不好说。一般建议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生后10天左右可观察到粪便排出,但量多、颜色深,呈墨绿色;3~4天后转为卵黄色,性状类似成人在服用铁剂后的粪样,以后逐渐转变为婴儿正常的浅黄色软便。 宝宝出生第一周的胎便由黑色变成棕褐色,到第二周又变成黄色,而且越往后排的便便越稀薄,这说明宝宝的胃肠功能在慢慢恢复。
不过,有些宝宝会有奶瓣,这是因为宝宝刚出生时消化能力还非常弱,肠道内益生菌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的关系。
随着宝宝胃肠道功能的完善和益生菌的不断增加,2-3周后这种情形就会得到改善。如果3周后宝宝的便便仍有奶瓣,且次数较多,就要考虑饮食结构的问题了——可能是母乳中的脂肪比例过高,或是添加了不易消化的辅食。 对于这种现象父母不必过于紧张,只要注意喂养方式即可。例如,对于母乳中脂肪含量较高的宝宝,妈妈可以适当控制油脂类的食物摄入;给宝宝添加蛋黄、鱼泥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时,要一点点地添加,观察宝宝的大便反应再做调整。 如果宝宝在几天内恢复了正常的大便,家长也无需惊讶,因为婴儿胃肠道功能恢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同是母乳喂养,不同宝宝之间的胃肠道功能也可能有先有后。
5个月后宝宝的排便规律,每天大便2~3次,呈褐色条状。当宝宝生长到5个月时,已经开始添加一些辅助食品,每日大便2~3次,大便呈褐色条状。这一时期母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而乳糖含量仍然很高,所以宝宝的大便次数仍然多于成人,同时还比较稀。
如果宝宝偏爱吃肉类,则大便偏干;如果偏爱吃鱼、蛋、糖,则大便偏稀。如果宝宝患了腹泻,则大便次数大大增加,同时大便水分增加。此时如果用母乳喂养,由于乳糖可以产酸,大便可能呈蛋花样、绿色,且有酸味。如果患病期间仍用鱼、蛋、糖喂养,则大便更稀,且有腥臭味。此时应该积极治疗,并训练宝宝养成每日大便一次的习惯。
6个月后宝宝的排便规律,每日1~2次,大便成形。当宝宝生长到6个月后,正常的大便是每日1~2次,大便完全成形。此时,宝宝已经开始断奶,并且已经开始进入训练便盆时期,所以每日大便1~2次,并且大便完全成形了。如果宝宝吃的食物中含纤维素多,则大便中可能含有未消化的蔬菜,此时如果还有鱼、蛋、糖等辅食,则大便不完全成形,如果再患腹泻,则可能与正常大便无多大区别。所以一定要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