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会丢魂吗?
民众多以为台湾地处亚热带,终年温暖,因此在传统上,也认为温暖、热闹是生活上所应追求或拥有的环境。其实,这种看法,只适于对成人而言。若以婴儿来看,他们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热量,也较能耐热,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照顾上,却也不可因此而使婴儿四周的环境变得过分热闹。原因很简单:成人或大一点的儿童,由于身心皆较成熟,皆可借由理智,过滤周遭环境中杂乱的讯息,使得自己身心不至于因此而过度兴奋。但是,对于神经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儿而言,却是无法有这样的能耐,如果四周的环境太杂乱、太热闹,就很容易使他们在神经上过度兴奋而无法自制。
在这种情形下,若再受到突如其来、超乎意料的强烈刺激,比如,夜晚突然被很近的灯光照射到,或不小心被人从背后拍了一掌等等,就容易使得过度兴奋的神经无法负荷,而造成所谓「婴儿魂魄丧失」的结果,这是传统社会对于婴儿不明原因死亡,所下的诊断。
在现代医学上,对于婴儿这类不明原因的死亡,已有明确的定义,称为「婴儿猝死症候群」。其定义为:对于1个月内至1岁内的婴儿而言,如果找不到任何可以致死的原因而死亡,则医学上称之为「婴儿猝死症候群」。据统计,在西方国家中,大约每1千名婴儿中,就会有大约1名发生猝死。在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医学界人士对此加以研究,结果显示,至少每500名左右的婴儿中,就会有1名猝死。由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知道,「婴儿猝死」是一种偶见的疾病,而这也显示,传统的「丢魂魄」现象,并非仅是迷信的想像,而是确实存在的一种疾病。
至于罹患此症的婴儿,以不到6个月大者最多,尤其是2、3个月的男婴最多,至于可能好发生猝死的环境,则以夜间(尤其是半夜或快天亮时)最多、居寝环境中有菸草味或烟臭味者亦较多、冬春季多于夏秋季、与同父或同母手足一同睡觉者亦多。另外,在发生猝死之前,往往可听到婴儿发出一声莫名叫喊声,之后,就被发现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