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隔几个月就发烧?
先说一下病史,我老婆今年4月份因为肺炎住院 (当时怀孕31周) ,住院治疗期间因为胎膜早破,孩子提前一天剖腹产出来。出院后一个多月身体一直不好,时不时低烧(38度左右,没超过39) 、浑身无力、没胃口吃饭,去医院检查说是肺部感染没有痊愈,让回家继续吃药(头孢类抗生素) 。可是回去吃了几天药,依然低烧不断。又去医院,医生让我老婆抽血检查,结果如下(红字为几次高烧时检查的数值) 白细胞 12.09 高 , 淋巴细胞绝对值 6.7 中等偏低 , 中间细胞 计数0.51 很低 ,N/L比例0.47 非常低。医院让住院观察,因为我们不想耽误产后恢复而且认为可能是用药的缘故就让医生继续开了药回家吃,让两三天后去复查。
回到家服药第三天体温恢复正常,之后每个月低烧一次,每次都是反复查血项,医生让服用消炎药或者打消炎针,每回都是服用或注射药物当天体温下降,第2天温度又回升至38-39度之间。 又过了一个月即今天下午突然又发高烧到39.3,立即去医院,医生还是让验血,结果出来后让直接送往传染科(怀疑是血液疾病) 。现在正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希望不是大家猜测的血型问题………
经常反复发烧查不出原因,这在中医里面属于中医内伤杂病范畴。内伤杂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在疾病诊治中,通常涉及到多个脏腑,病因也较为复杂。中医治病重视对整体的把握,重视疾病的内在变化规律,强调诊治过程中对疾病病机的灵活把握,重视中医思维的运用。
对于经常反复发烧查不出原因一症,中医认为:其病机多由邪结膜原,出入膜原。膜原亦称“半表半里”,是中医学特有的一种提出病理学说,膜原理论首见于吴又可的《瘟疫论》。膜原之名,首见于《内经》。其《灵枢·营卫生会》云:“卫者,为水谷精气也。是故受水谷之气,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息,五十度而复大会,故云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也”。膜原之所在,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徐洄溪认为,“有表里之名,而无表里之实,是名曰'膜原’”,“在表非表,在里非里”,是“在表在里”之交界处;吴又可认为:“外邪侵入足少阳胆经,少阳主枢……外邪不得入于内,亦不得出表,结于胆经之经络,伏而不出,于是内外不通,内外不和……皆以膜原为病”。
外邪结聚膜原,膜原气化失调,卫气失常,出入不利而致周身症状的反复出现。此类疾病的治疗,“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中均无法直接取到良好效果,故需重在治疗膜原之所在,常用开达膜原,透解膜原,疏散表气,透达表邪。
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西医学往往束手无策、而中医往往取到良好效果,是中医具有独特优势的一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