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引子有什么作用?

明于善明于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在用药的时候,讲究“君臣佐使”,这个“使”指的就是引经药,又称为“引药归经”,是促使药物有效成份快速到达病变部位的一类药材。 中医十分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并有大量的古籍论著记载各种引经药的药性、功效以及用法。 清·吴谦等著的《医宗金鉴·订正黄帝内经摘英集》中即载有“欲为先导,用引经药”之语;民国·陆彦章编著的《新编中药志》中有“引经报使,调节药效”的论述;当代名医朱良春也在著作中提到“引经药,能引导诸药到达病所,提高疗效……但引经药多用辛温发散之品……” 古人对于引经药的研究与运用是相当重视的,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留存于世。

那这些神奇的药物究竟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引经药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其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改变病灶区域微循环,调控炎症反应进程”而发挥效用的[1-3]。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引经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学者以黄芪为试验药物,发现其能够显著升高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血清中溶血素含量,降低血液黏度,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图1) [4]。还有学者利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进行实验,发现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够减轻脑组织水肿、保护神经元功能(图2) [5]。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报道。

引经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与转归。 除了上述作用外,引经药还能够“引药上行,助药之力”“调和营卫,调畅气血”“开泄腠理,通达脉络,促进排泄”等[6]. 有助于增加药物的吸收,加快体内药物的代谢速度,对于提升中药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意义。

魏全波魏全波优质答主

许多处方中,人们可以发现医家常常嘱咐病人用生姜、大枣等同煎,或用煎好的药汁调服丸散时,也嘱病人用生姜、米汤或藕汁等药引子服用。那么,药引子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中药药引,又叫药引子。在中医临床实际组方中,药引是处方中次要配伍部分,并非所有处方皆有;它在方剂中或起辅助、引药、成药功效,或针对兼证起到治疗作用。有的药引在方中用量很大,但其本身单味药效并不突出,而有类似食物之性,因此药引又常被称为“载体”。中药剂型的服用常需要选择“引药”来送服,如生姜、红糖、茶叶、蜂蜜、白米、黄酒等,也把这种“引药”称为药引子。《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的“硝石矾石散”方后注:“大麦粥一升清,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此处,大麦粥引药就成了药引子。

药引的种类及作用:以食物充当药引的情况较多,可归纳为四类。

1、属辛甘味温之类:如红糖、生姜、葱白、苏叶、大枣、白米、黄酒等,有和中、祛寒、行血等作用,常作以下剂型及中成药的药引:理气行滞的丸散剂、祛寒行表的汤药与丸散剂、活血通络的方剂等。

2、属咸寒味苦之类:如蜜、竹沥、冬蜜、藕汁、梨汁、姜汁、白薇露等,有养阴清热、导热下行的作用,常作以下剂型及中成药的药引:用于清热补阴剂、宁嗽止咳剂等方药中。竹沥水煎鸡蛋和蜂蜜冲服后,将热液顿服,可止咳消炎,适用于支气管炎。

3、属甘寒清补之类:如蔗汁、荸荠汤、甘蔗汁、青果汤、西瓜霜、橄榄等,有养阴清热生津之功,常作清热类丸剂及清热解毒中成药的药引,一般可配成复用引药;用于热甚伤阴所致喉哑失音、温病热结肠道、小儿营养不良、疮疡痈肿初起等,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疗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