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文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
“医乃仁术”——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问》,是孔子回答秦伯询问医疗之道时所讲的。这句话意指医学源于仁爱之心,是一个善良的行动。 中医在几千年承传发展过程中,一直将仁、义、礼、智、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致力于“治未病”、保健养生的学问,因此得到民众广泛赞誉和认可,也由此奠定了中医“文明灯塔”“东方智慧”的地位与影响力。 中医重视养生保健,提倡预防为主。《黄帝内经》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是指遵照自然界变化规律;“和于术数”是指要遵循各种养生方法;“食饮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过饥过饱;“起居有常”是指作息要有规律,按时就寝,及时起床;“不妄作劳”是指不劳累,劳逸结合。 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大健康战略”不谋而合。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此语出自《黄帝内经》,意为高明的医生治疗病人在于防患未然。也就是说,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做好“治未病”的工作。 什么是治未病呢?除了上述中医养生方式外,还应在精神上有所归属。古人认为,形属下焦,精属中焦,神属上焦(注:此处所讲的神,并非神经之“神”),只有三焦通达,精神旺盛,才能够祛病强身。为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为琐事劳神,乐观豁达,心胸宽广。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够发挥出生命的潜力来抗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