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腮腺炎什么引起的?
据调查,腮腺炎在2-10岁的儿童中非常常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腮腺炎,但有的时候孩子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容易被感染,在冬季较为流行的时候要注意预防。那如何治疗呢?
患者口腔有轻度炎症,唾液粘稠,不愿吞咽,吃东西时会感到疼痛,这时吃凉的、酸的食物,会使口腔炎症加重。不能进食者,则需要静脉补液以补充热量和水份。当腮腺炎再次流行的时候,要注意预防,用冷水洗脸,以减少感冒传染的机会,一旦发现有腮腺炎症状的病人应及时隔离。
腮腺炎病毒可侵入口腔、鼻咽部和眼睑,在局部发生炎症,或因炎症引起关节疼痛、腹肌掣痛等。全身表现一般是发烧,体温可达39℃以上,大约3天左右。腮腺炎发烧一般持续2-3天,不会超过7天,如果腮腺炎发烧持续7天以上,常常是并发感染,有时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腮腺炎在腮腺肿大前1-2天出现发烧,在腮腺明显肿大后,体温能正常。
腮腺炎在发病早期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而鼻咽处有疑似淋巴结肿大的症状,但大多数病人不会恶变,一旦病情进展到腮腺炎后期,患者腮腺细胞出现恶变,那么就会出现唾液过多,口干舌燥的症状。患者舌头僵硬,语言不清,咽部有异物感。腮腺炎还常常侵犯睾丸,有时病毒可以并发睾丸炎。
婴幼儿及年轻的母亲易感性比较高,病后无持久免疫力,可反复发病,在病程中可有并发脑膜炎、睾丸脓肿、卵巢炎、输卵管炎等疾病。本病传染性很大,在发病高峰期,一个健康婴儿在同一房间睡觉有被感染的可能,除非隔离房间空气通透性好,没有病毒分布。
流行性腮腺炎在传播上具有传染性,如接触病人,或直接接触被病人鼻涕、唾液污染的衣针具、玩具、桌椅等都有可能被感染,所以要做好消毒工作。腮腺炎多发于冬春季,而且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往往易感儿童人多在学校、托儿所、家庭中发病。但最近几年来,腮腺炎多在冬春季急性发病,而且传染性较强,在一个村里,有时一发病就能影响到全屯甚至全村,但该病的流行性季节尚有秋冬和春季之分,在秋末和岁末往往少见。传染性腮腺炎早期症状很不明显。病儿有发热,头痛,精神不振,厌食,哭声低微,口唇干皱,口角裂开,流涎明显,甚至呕吐。多数病儿一侧或两侧耳垂肿胀、疼痛,按压耳垂或嘴角时疼痛加重。严重的病儿,面颊部肿胀、发红,腮腺管和淋巴回流受阻,可引起张口受限,口角异常,蛀齿引起疼痛,闻食物有口臭,牙龈肿胀和出血。以上症状可在一两天内达到顶峰。腮腺炎典型症状是耳垂下面可触及肿胀、坚硬的结节性肿块,边界不清,底部敏锐,略有弹性,触压痛点不显著,但没有脓肿的迹象。伴随症状中,腮腺炎有发热,但一般是低热或微热。口腔内的唾液过多,不能吞咽,容易流口水。
婴儿出现腮腺炎要怎么治疗呢?
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病毒治疗。因为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毒副作用采取的对症支持治疗。还有中药抗病毒治疗,在中医理论上是调解脾胃,调理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病毒能力,中医的扶正祛邪,减轻腮腺炎症状,缩短病程,减轻病情。还有一些理疗手段,现在运用比较广的超声波疗法,外敷的膏药,还有针灸、中药的外敷,中医药的理疗等。
还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治疗
辨证施治,分为风热腮腺炎和炎症腮腺炎,风热腮腺炎的症状有:耳下肿痛,腮腺导管口有黏液脓性渗出物,色白,张口或咀嚼时疼痛。治则以疏风清热为原则,多选用银翘散加减。腮腺炎病因还包括脾虚,因脾虚致湿,湿邪内生,郁久化热,蕴结腮腺,以清热消肿为原则,用苍术汤加味。若是小儿全身表现较重,全身不适,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大便不实,多为湿邪困阻脾阳,治疗则以健脾渗湿、助运开胃为原则,方用陈夏六君汤加减。腮腺炎病人伴有咽痛,加薄荷3克,蝉衣4克,野菊花7克,板蓝根15克。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发病较急,双侧或伴有睾丸疼痛,多为病毒性腮腺炎,治则以清泻肺热为原则,选板蓝根15克,银花10克,连翘15克,薄荷2克,蝉衣4克。咽痛,加蒲公英15克,射干10克,黄苓5克。舌苔厚腻,加藿香8克,佩兰8克,苍术5克。
只要腮腺炎的治疗方法对,一般都会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对症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中药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可用清热解毒抗病毒药,可服用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中药清热消肿剂可在腮腺导管口处热敷或放槽沟丸,脓肿形成后切开放脓,注意无菌操作,及时换药。对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及其他并发症,对症治疗,及时合理的诊疗,以防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