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有哪些作用?
1、提高记忆力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欣赏古典音乐能够有效地改善人的记忆力。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一组被试者连续6天收听古典乐曲。之后对他们进行记忆测试,结果发现,这些被试听过的受试者的表现明显优于另一组没有听过任何音乐的受试者。研究作者威廉姆说:“这些发现表明,无论一个人是否有音乐天赋,听音乐都会改善他的记忆力。”
2、减轻疼痛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聆听古典音乐可能比止痛药更有效减轻伤痛。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对40位关节炎患者进行了试验,其中一半病人听到特定的古典音乐,其他的人则听由钢琴演奏的音序。3周后,两组病人的痛苦程度都有明显的降低。研究负责人克拉克博士说 “我们发现在音乐影响下,身体机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从而减少了疼痛。”但研究同时也显示,音乐对某些类型的疼痛效果比对另外一些要好。例如,对一般疼痛有效但对癌症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疼痛却并不奏效。
3、减少压力 瑞士洛桑大学医院神经生理学家日前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实验鼠身上,古典音乐能降低其压力水平,并且可以减少与焦虑和压力相关的激素分泌。研究人员给57只老鼠听了4周时间的莫扎特或巴赫的音乐,然后检测它们的压力荷尔蒙水平。结果表明,与听到非音乐声音的对照组相比,听到音乐的声音可以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水平。与听到非音乐声音的老鼠相比,听到音乐声的小鼠表现出更低的焦虑水平。
娱乐作用
《乐记》中说:“乐者乐也”,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享受音乐的美来陶冶情操,使人得到最大的快乐。人们常说“快乐人生”,音乐能使人们快乐,对维护人的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古时人们在农闲时聚集在一起击缶、巴歌,就是音乐的娱乐作用的典型。音乐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可以使人解乏,减轻劳作的艰辛。音乐对维护家庭和睦、增进社会和谐关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育作用
孔子一生酷爱音乐,对音乐有着精到的研究。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把音乐放到关系一个国家稳定的高度。人们常说,从小学唱的国歌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很多的国家都非常关注音乐的教化作用,把音乐普及看做是民族振兴之本。比如日本,把音乐普及的重点放到了女子教育上,认为一个妈妈的音乐素养将会对孩子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审美作用
人们在听不同乐曲或歌曲时,对音乐的美会给予不同的评价,这说明音乐的审美是带有主体性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比如,人们听到《二泉映月》,有的会很激动,有的则会很平静,这主要是受人的音乐素养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二泉映月》是民间艺人阿炳的不朽之作,在听此曲时要注重曲式结构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阿炳创作此曲时带有浓烈的个人情感,要用心去感受创作者表达出来的悲凉的心情,达到与创作者的情感共鸣。
思维作用
在我们的学习中,背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音乐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在对枯燥无味的记忆题目时,可以将记忆的题目与熟悉的音乐相结合,借助音乐中所包含的思维逻辑和强烈的节奏来促进记忆,这样能使记忆的速度成倍增长。音乐不仅能促进人的左脑的开发,对右脑的开发也有很大的作用。将左右脑充分协调使用,使大脑能最优化运行,可以更好地激发人的天赋和特长。
治疗作用
音乐的治疗作用在一些西方国家已被广泛采用。通过医学解剖证明,音乐对人的脑电、心电、血压等有很大的影响。如对脑电波的影响,在安静、平和、幽雅的音乐的诱导下,能使脑电的频率变缓,从而产生松弛、镇静等愉悦状态。如在嘈杂、激烈、紧张的音乐的诱导和刺激下,可使脑电的频率加快,从而产生亢奋、激动、紧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