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的颜色代表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有无数种答案,因为影响颜色深浅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 皮肤的颜色; 肌肉的类型(脂肪多少、松紧程度等); 穴位的敏感度(也就是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过,从临床的角度来说,引起色彩差别最直观的原因还是在于“邪气”的性质。 这就像是一个标准题库一样,各种症状都有,只要找到对应题目就能得出答案。 在《中医诊断学》教材里,将常见的色脉症归纳为10种: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涩脉、紧脉、缓脉。 而这10种脉象中,绝大多数都能够在拔罐后得到反映——当然,这个“多数”也并非百分百,毕竟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比如在治疗颈肩综合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时,往往能够看到在局部皮肤上出现暗红色的血点或瘀斑,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为气滞血瘀所致,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痧像”。 如果是在夏季,还可以观察一下拔罐后的“出痧”情况,如果能快速消除,说明体质较好,如果持续不退或者时而消褪、时而明显,就说明体质偏虚弱,寒邪比较深积。 另外,由于体内病变的不同,有的病灶区域形成的痧色会有浓淡之分,这其实也反映了疾病在体内的浅深程度。 在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在前胸、后背出现的“痧色”有深有浅。这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以及舌脉象来进行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