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有什么作用副作用?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核磁的作用和特点 核磁的成像原理是以磁场为基础,利用磁场中的旋波、驻波来激发原子核,当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会产生相应的一组特征频率的信号,也就是磁共振信号。我们将从宏观上看到的这些影像,称之为MR图像或MRI。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核磁共振设备可分为超导型(Superconducting)和永磁型(Permanent Magnet)两种。虽然这两种装置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同(超导型的场强一般为4T,而永磁型的场强一般为1.5-3.0T),但都能提供类似于人体组织的横向磁化矢量M(t),从而产生具有时间分辨能力的T1弛豫和T2弛豫(对于液体和固体,T1和T2的物理意义分别为“自旋-晶格”和“自旋-自旋”的弛豫过程,在此不再赘述)。由于人体组织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生物物理特性,因此通过改变射频脉冲的发射角度和方位,可以充分采集到人体内各个部位的信号。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是处于密闭的磁体内,因而避免了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同时由于没有电子射线而产生辐射损伤,因此它是完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CT和核磁都是无创的检查手段,但由于其成像的原理不同,对人体器官和组织会产生不同性质的辐射,所以并没有绝对的安全剂量,只是建议尽量降低检查的频率和每次的检查强度。
总之,核磁共振是一种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强且安全性较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及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对磁共振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其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