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怎么感染的?
2013年,美国一个6岁小男孩,感冒之后没有好好休息,反而去和小伙伴一起踢球。回家后,小男孩开始发高烧,全身无力,眼睛也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 家长立刻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并且用抗生素治疗。可是孩子的体温越来越高,很快就达到40℃以上!同时,孩子还出现了意识昏迷、肢体抽搐等情况。 家人紧急将孩子送医就诊。医生诊断后认为,孩子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需要立即救治!
经过抽血化验,医生发现孩子的病毒抗体明显超标,也就是说,孩子体内有抗体存在并能够消灭病毒了。但令人不解的是,孩子的血液里为什么会有病毒的抗体呢? 原来,孩子感冒后去踢球,其实是在把自己的免疫系统“送进”敌人的内部!
孩子感染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首先会感染鼻腔内的呼吸道黏膜,紧接着病毒就会入侵血液系统。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了病毒,并产生抗体。但是,人体的免疫反应是个连锁反应,先产生抗体后再调动细胞免疫攻击病毒,往往为时已晚,抗体只能存在于血液之中。
然而,人体并不是被动的等待抗体产生的。早在抗体产生之前,淋巴细胞就已经开始了对病毒的攻击。在血液中,我们看到抗体增加,其实是淋巴细胞和病毒正在激烈交战的信号。 当然,最后淋巴细胞战胜了病毒,孩子在7天后康复出院。 但问题来了,孩子这么小,身体又正在发育中,服用那么多的药物,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啊? 其实,医生们在临床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病毒常常攻击身体的淋巴组织,导致这些部位出现发炎表现。临床上经常见到很多小孩因为病毒性感染,导致扁桃体化脓或者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和睡眠。
所以,有时候针对病毒的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而且这些药物都是儿童专用药,副作用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