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有几天?
“一天”和“一年”都是人为规定的,本来并没有实际长度(当然可以测出来) 在古代,天是圆盘状,地是正方形,天旋转一周是一昼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24小时 地不动,日行一宿即五尺,所以一夜合10尺,一尺大约3寸。一个甲子为60年,正好绕地球一圈,所以古人把60年作为计岁单位,称作“一花甲子”或“一甲子” 所以当时的一天是一年的一半,因为古人认为大月30天小月29天 所以一昼夜也就是十二个时辰了 一个时辰等于两刻,一刻等于九刻(一斗半) 所以一个大时辰等于20刻=2小时 但是一个小时辰等于五更,一更是1个时辰=2刻 所以一个小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加四刻钟 现在一昼夜24小时,那么古人所认得一天就是现在的二十四分之二十一日(约十分之三)
而古人的一年的确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日数,但现代人已经不这么算了 因为现在的人们知道地球不是正圆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形 所以人们计算出来的白天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季节的变化发生变化 而古人没有这个知识,所以他们不知道白天为什么忽短忽长,只知道一年里白天长的那一段时间比较热,白天短的时候比较冷 为什么白天长的时候热,是因为地球此时处于远地点;为什么白天短时冷呢?是因为此时处于近地点的缘故 因此当有人告诉古人他们所看到的“夏天热冬天冷”(其实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长,南半球夜长长)的原因及原理后,他们会很自然地认同这种说法 当得知白天为什么会变短时,自然就会联想到所谓的四季变化其实是一种天文现象(实际上,古人早已发现这种周期性变化) 所以为了便于记录和推算日月行星的运行以及祭祀等仪式的日期,人们就采用了将黄道等周期平均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的方式来记录时间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公历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