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磁共振有什么作用?
磁共振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检测身体内部结构及组织器官功能的状态检查方法,与CT、X线检查一样,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一、无创
二、多方位、多层面
三、软组织也显影(其它两种不能) 所以,当机体有病变而临床考虑、怀疑有问题时,尤其是颅脑、脊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出现损伤或不明原因的疼痛,做相应部位的MRI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一些疾病的早期或晚期阶段,仅依靠CT或者X线可能无法发现病变,而MRI则可以。
不过要提醒的是,虽然磁共振成像没有电离辐射,检查过程中也没有疼痛等不适,但也不排除个别敏感者有疼痛感。 有些检查需注射含有钆的造影剂,如有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MRI对机体中的铁代谢物较为敏感,所以检查前请不要将含铁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给患者服用!否则会影响检查效果。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中的核磁共振(简称NMRI)技术进行成像,这项技术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质子具有磁矩,因此具有磁化的性质,磁矩矢量在主磁场B0内受到外加射频脉冲的激发之后发生共振。当射频脉冲关闭后,发生磁共振的质子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即为MR信号。
不同的射频脉冲停止施加和MR信号释放的时间不同,且不同的组织弛豫时间不同,具有不同的MR信号特征。由于人体含有水和脂肪,水和脂肪是具有磁共振现象的物质,而水和脂肪在人体存在分布差异,因此MR信号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结构变化。在一定的前提下,可以认为MR信号来源于人体的原子核,因此也称为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最重要的医学影像之一,主要设备有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常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利用外加磁场,场强一般可以达到0.2~3T,利用该磁场使人体中的原子核发生磁化。磁共振成像系统中还具有射频脉冲激励和接受MR信号的线圈,可以采集MR信号并进行处理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