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孩子是侄子还是外甥?

陆玮哲陆玮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代,有句谚语:男看外甥女,女看侄子。很多的人知道女的叫自己兄弟的儿子为侄子,不知道男的会叫兄弟的儿子为什么呢?难道不是都叫侄子,外甥吗?

其实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等级森严,同宗兄弟与外姓兄弟称呼是不一样的,“侄子”和“外甥”也代表着这种差别。侄子,指的是“同宗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叔叔或伯伯的孩子。外甥,指的是“姐妹的儿子”,即自己姐妹的孩子。很明显,侄子属于同宗族,而外甥来自外姓,二者有着重要区别。

侄子,最早记载于《国语·晋语八》:“叔父有憾於寡人,中行范鞅,难弗敢不去,所以备洒扫执禽,郊劳曰:‘女,先君之戎士也,敢不从张老之言,能定诸侯,抚其民人。’”张厚感晋武公知遇之恩,为报答知遇之恩,于是,张老的儿子张伯友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因此,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就成了张伯友的外甥,而晋献公的儿子们的儿子(晋武公的玄孙)就成了张伯友的侄子。

外甥,有《尔雅·释亲》为证。“母之姊妹为之伯舅母、仲舅母、季舅母,以其子为外甥、甥孙”又云:“女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子,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外弟兄,女子谓女子之子为外孙,男子谓女子之子为甥”。说白了,就是“甥舅”的亲属。所以,在中国古代,外甥对于舅父是相当敬畏的,以至于有了“不拿外甥当人”的说法。

因此,对于古时的“外甥”,一是可以理解为“自己姊妹所生的儿子”,二是可以理解为“女婿”。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通常理解为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很少用到。

古代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重血缘,讲人情,因此,对于本家族成员与非本家族成员称呼也是有所区别的。同宗宗族成员,一般叫做“侄子”,非同宗宗族成员,一般叫做“外甥”。

由此可见,古代“外甥”称呼在某种程度上还意味着远人、疏人、不亲近之人,甚至意味着不和谐、不和睦之人。

古代“男看外甥女,女看侄子”,有“有其舅,必有其甥;有其姨,必有其侄子”说法,是指“叔伯家的女儿长的像舅舅,姨妈家的儿子长得像姨妈”。

那么,为什么女性是对照着外甥女(儿子)、侄子(女儿)来看,而男性是对照着外甥(儿子)和侄子(女儿)来看呢?这里面,实际上还蕴含古人“男尊女卑”意识。具体来说,古代女子只能从父姓,不能从母姓,因此,对于女子来说,“外甥”“侄子”代表外姓;男子既有本族内侄子,又有外族外甥;对于女子而言,只有外甥女(姨妈女儿)和侄子(姐妹儿子)。因此,就有了“男看外甥女,女看侄子”的说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