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的作用原理?
“膏药”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膏药”又称“外敷剂”或“外用剂”,是以中药为原料,经制剂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类外用药剂;而狭义的“膏药”则仅指一种外用药剂即黑膏药(亦称黑胶布,含熟膏药和生膏药)。 我国目前大量生产使用的“膏药”多属狭义范畴。
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药物对局部的刺激作用来发挥治疗功效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膏药能治病,全靠药力传”,这其中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药理效应和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变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是药物的药理效应呢? 简言之,就是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可分为药理活性与毒性两大类。其中,药理活性能进一步划分出治疗作用与治疗浓度范围。 临床上常根据这些作用的不同特点将药品分为九大类,即抗病原微生物药、抗寄生虫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肿瘤药、抗恶性肿瘤药、解毒药、麻醉药、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等。 而不同种类的药物又有各自的药效学特点和抗药性特征,且不同的疾病需要运用不同药物治疗时,其血液供应情况也会有所区别。当药物涂抹于患处并且与其接触后,药物的吸收过程除了与药物的特性有关以外,还与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以及病变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朋友切勿盲目相信民间流传的“膏药贴得越久越好”“膏药必须能治百病”等传言,正确选择适症药物并合理应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