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囊作用什么作用?
卵黄囊(ys)是胎仔早期器官形成的部位之一,与胚盘一起产生于受精后48小时的合子,由内、外层细胞构成,位于胎体中轴线左侧,覆盖在原始消化管和原始肺的表面上,并逐渐扩展到腹腔,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早在1966年Mazia就发现当小鼠受精后50小时,其卵裂球的细胞质中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由单层核膜包裹,被形象地称为“卵黄囊”;并且观察到在小鼠32细胞期(即桑椹胚阶段),该结构移行至子宫,并在妊娠期间继续存在。此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哺乳动物卵黄囊的存在及其在胚胎中的迁移过程。 在鸡胚中,当卵裂球增大至1 mm³左右,在其细胞质内可以看到散在的圆形小体(图1A);而当卵裂球增大至约2.5mm³时,这些小体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条索状结构(图1B);至桑椹胚阶段,这些条索聚集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囊状结构,即早期的卵黄囊(EYS);而后随着胚胎的发育,EYS与胰脏一同从胎体左侧移行到右侧,并逐渐扩张,其中富含糖原和脂质等营养物质,可供胚胎发育所需。 图1 在小鼠妊娠第7天胚胎中,可见分布于各卵裂球内的圆形脂肪滴(黄色箭头),以及分布在卵黄囊中部的杆状线粒体(绿色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