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易怒烦躁吃什么好?
一岁以下的小婴儿,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性格,对周围的事物和行为都很敏感,而且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婴儿来说,他们的“愤怒”和“不开心”大多是由于身体的不适或缺乏安全感引起的,如果父母能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帮助宝宝消除不良情绪,宝宝通常会很快变得开心起来。 相反地,如果家长没能及时捕捉到宝宝的负面情绪,或者对待宝宝的“负面情绪”方式错误,那么很可能会加深宝宝的不安,让宝宝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 比如有些家长为了安抚宝宝,会采取“讨好”的方式。当宝宝发脾气时,有些父母会立刻满足他的要求,或是百依百顺,任凭他怎么“胡闹”都由着他的性子来;而有些父母则会试图以暴力的方式迫使他不哭不闹,比如捏着宝宝的鼻子强行让他停止哭泣等。这些不当的处理方式都会让宝宝的心情变得更糟糕,宝宝自然就不像之前那样容易哄了。 其实,对于小宝宝来说,只要他处于安全的环境中,父母的关爱又足够多的倾注在他身上,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并不会无故“发脾气”。 当宝宝出现发脾气、哭闹的情况时,通常是因为他某些不合理的要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或者是父母的疏忽导致他缺少了某种东西),又或者是因为他感觉不安全和不舒服引起的。所以,想要解决宝宝生气、哭闹的难题,父母需要弄清楚引起宝宝负面情绪的原因究竟是在于外部环境还是在于自身。
二岁前后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大人对自己的态度,也能够感知大人对自己的爱。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还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传达信息:如果爸妈没有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需求,宝宝就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进行“抱怨”,有时候甚至会用咬自己、打自己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
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很弱,不能很完整地向他人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宝宝学习的语言和技巧。 如果家长总是使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宝宝的“负面情绪”,那么很容易让宝宝学会用哭闹“要挟”父母,从而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对于小宝宝而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有限,很多时候即使哭得稀里哗啦,也说不出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多下些工夫去仔细观察,找出宝宝情绪不好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如果是因为身体不适导致的“负面情绪”,比如说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想睡觉等等,只要及时处理相应的问题,宝宝的负面情绪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但如果是因为心理方面的情绪,例如对父母的依赖感、没有安全感等因素引发的哭闹“脾气”,则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安抚宝宝,帮助宝宝消除内心的恐惧感,重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