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十岁不说话怎么办?
在爸爸妈妈开心享受假期之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门诊却迎来了一个小“捣蛋鬼”。小志今个假期没有玩好,心情沮丧地来医院就诊,在咨询师梁燕琼的耐心引导下,小志终于敞开心扉,原来小志爸爸妈妈在这个假期打算把他转学,去到一所更好的学校。为了争取去自己想去的学校,小志父母花了不少费用,而小志则是担心一旦去了新学校,没有好朋友陪在身边没人说话,被父母“卖”了也不肯妥协。
十岁之后会说话不愿开口
小志今年10岁,从5岁开始每年假期妈妈都会把他转到不同的寄宿学校,让小志接受不同的教育。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小志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在电话里听到父母说要转学没有抱怨,转学到哪所学校也没有兴奋,“在新学校是不是能交新朋友”在他的嘴里没有看到期待,反而是担心。
“我害怕,我不想去。”当问到为何不想去新学校时,小志的眼眶发红。原来,小志此前在几所不同的学校转过学,因为说话结巴,同学们都躲他、排挤他,让他一直感到非常寂寞,甚至觉得孤独。在经历了多次转学、语言治疗效果不良、父母对其言语暴力之后,小志变得不愿开口说话,内心封闭。小志告诉心理咨询师,他最害怕暑假和寒假,因为寒假暑假到了末期,父母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把他转到学校去。转学到新学校,小志没有朋友,没有人跟他玩,他感到非常空虚寂寞。
用真诚唤起“沉默”儿童的话语感
面对患儿极度敏感、矛盾纠结、拒绝配合的心理状况,在儿童保健科杨钊主任、心理科主任游滟以及梁燕琼等多名心理、儿童保健专科护士的反复努力与家长沟通协调下,终于为小志争取到一个暂时转学院的治疗机会。
梁燕琼说,这系列治疗包括:游戏融合技术、强化交流技巧、言语矫治、心理治疗等。在咨询师治疗系列方案中,有一个环节是“朋友与沟通游戏”。让患儿与“朋友”扮演各种情境中的不同角色来达到沟通和交往的目的,当患儿能在游戏中自然地与“朋友”进行沟通后,再逐步让患儿在非游戏的情况下学习沟通技巧。在游戏过程中,患儿可以自然地纠正自己的结巴症状。同时,还让患儿学习如何用手势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小志有了明显的转变,从原先看见咨询师就躲闪,到欣然接受并积极参加活动游戏;从原先一提到学校就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到憧憬新学期的新学校、新朋友。
新的开学季,小志如愿留在这里。孩子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意,快乐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