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结核药有什么副作用?
抗结核药物分为五类,分别是: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其中前两类属于杀菌剂,后三类属于抑菌剂。 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并作用于细菌细胞内的DNA合成环节,从而起到抑制细菌增殖的作用。但药物进入体内后被吸收、分布、代谢及排出体外都有一个过程,因此服药后的48小时内血液中仍能检测到药物浓度,不过此时已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1.胃肠道反应是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最常见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等,一般程度较轻微且可耐受,在服药期间应注意适量补充营养物质,以防发生营养不良。
2.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肝毒性,表现为肝功能异常或肝损伤,因此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对已有肝损患者,应调整用药方案,并及时监测肝功能恢复情况。
3.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引发肾损害,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此时也应考虑是否为药物所致,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预防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除了上述常见副反应外,服用抗结核药物还有可能引起过敏、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休克,必须立即送医诊治。 总之,服用抗结核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确保疗效的同时避免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