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根有什么作用?
中医对茅草根的药性分析如下: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用于黄疸,小便淋痛,水肿,痢疾。现代研究证明,本品有利尿和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还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感。 对肾炎有较好疗效 有利尿作用 可防止急性胰腺炎
1.《本草原始》:“治热毒风肿,起疥疮。” 2.《滇南本草》:“治小便赤浊淋沥。” 3.《分类草药性》:“治湿热,小便不通,淋病。” 4.《中国药植图鉴》:“治鼻出血,眼睛红胀。” 5.《四川中药志》:“治肝炎,黄疸。”
临床应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慢性肾炎、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对于肾盂肾炎的患者,如果出现高热和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配合抗生素一起使用,能够有效减轻症状,促进炎症消散。
另外,对于肾炎出现浮肿的患者,可以通过煎服茅草根或者服用含有茅草根的药丸来减轻浮肿,一般效果不错。 如果患者因使用茅草根引起胃部不适,可以选择饭后服药的方式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如果服药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最好及时停止服药并去医院检查。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由于茅草根属于中药材,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师指导用药,自己不要盲目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果,少吃辛辣食物,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茅根,即新鲜白茅根,是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属清热利水药。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之功,常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咯血、紫斑、小便淋漓灼痛、胃热呕哕。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
相关配伍
1、治吐血不止:鲜白茅根30g,侧柏叶、生藕节各15g。水煎服。(《浙江经验方》)
2、治肺结核咯血:鲜白茅根120g,侧柏叶30g。水煎去渣,冲童便120ml服。(《福建中草药》)
3、治胃酸过多:鲜白茅根30~60g。洗净,切碎,加水500mL,煎至300mL,去渣。1次服完,每日2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小便黄少:鲜白茅根60g,滑石15g,甘草1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膀胱尿血:鲜白茅根30g,车前15g。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相关药方
1、治热病伤阴,阳明津枯,大便难:鲜白茅根120g,鲜首乌120g。两味捣汁,煎滚,入蜜适量,更煎一、二沸,分3次服。(《慈航集》鲜首乌煎)
2、治肺热咳喘:茅根9-1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鼻流清涕不止:鲜白茅根30-60克,水煎鸡蛋2只吃。(《浙江中医杂志》9(12):454,1964)
4、治牙龈红肿出血:鲜白茅根30-60克。洗净,捣烂绞汁,频频漱口。(《泉州本草》)
5、治刀伤:鲜芦根捣烂,青黛研末,调匀擦伤口。(《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6、治烧伤:鲜白茅根、马齿苋各150克,黄连50克。将鲜白茅根捣汁涂患处,再将马齿苋、黄连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闽南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