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蜈蚣起什么作用?
中医认为,“风者,善行而数变”,凡能起到祛风邪、活血通络的药物,往往对麻痹症有防治作用。 《中国药典》指出,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主要用于癓瘕痞块,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士鳖虫含有肝素和抗凝血酶物质,因此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微循环的作用,能够防止血栓形成并促进血栓的吸收;并且还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还有镇痛、镇静、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或治疗作用。
至于蜈蚣,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中华本草》云其功能祛风止痉,化痰散结,消肿止痛;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喉痹咽痛。亦治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清·王仁俊著《药性辑要》中曰:“蜈蚣,解毒散邪,治中风、中恶及痈疽发背,小儿惊痫。”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蜈蚣主要含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样物质),还可溶性多糖(岩藻糖、葡萄糖胺等)及三萜类等。有抗炎、抗惊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降血脂、降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作用。可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土鳖虫和蜈蚣都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且均有较好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不过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两者都有小毒,不宜大量服用,孕妇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另外,服药期间应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葱蒜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