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蛇什么作用?
中药蛇就是眼镜王蛇,也叫“原矛头蝮”、“五毒之首”等,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眼镜王蛇体形较大,可达2.5米;全身绿褐色,背部有黑色花纹,腹面有不规则的斑块。它头宽、尾尖而细,整个身体呈筒状,很像是眼镜架的形状和样子,所以得名“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及东南亚等地,喜欢在丘陵地带的灌木丛、田野中寻找食物,尤其是喜欢捕食鸟类的眼睛,因此得名“眼镜王蛇”。因为其攻击性强,而且有毒性,在民间素有“毒蛇之王”的称号。
1976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图鉴》中,将这条眼镜王蛇称之为“最凶的蛇”——“毒性很强,为眼镜蛇科中毒性最强者”“行动敏捷、性情凶猛…遇到人畜,无论大小均不予考虑,立即凶狠地扑上去…” 不过,现在的专家学者的看法有所不同。
上海师范大学谢华安教授认为:“从毒性来看,眼镜王蛇的毒性在蛇类中排不上号!” 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司副研究员蒋志刚也认为:“从毒性来分,眼镜王蛇属于微毒或无毒性,它的毒液主要含蛋白水解酶,对组织破坏力不强。如果把它放到毒蛇毒性排行榜上,应该排在第40多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野生动物专家张光北更是表示怀疑:“有人把眼镜王蛇说成‘五毒之首’,这个我不赞同。我还没见过眼镜王蛇咬过人,至于它是不是最毒的,有待研究。”
尽管大家对眼镜王蛇的毒性莫衷一是,但多数人都认为眼镜王蛇致死的案例并不多,且多发生在野外。在北京动物园近30年的饲养记录里,只有4只动物死于眼镜王蛇毒,其中3只是幼蛇,1只是成年蟒蛇。而在上海动物园的29年饲养史中,仅1只幼蛇死于眼镜王蛇毒。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将眼镜王蛇列为“极危物种”呢? 因为它是眼镜蛇属里面唯一的一个“非自然分布”种——其它所有的眼镜蛇都属于自然分布物种。 什么是“非自然分布物种”呢?也就是说这种生物原本生活在国外,但人类将其引入到新的环境并使之能够生存下来,称为“非自然分布物种”。
在中国,最早的眼镜王蛇应该是从泰国进口的。现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也有野生眼镜王蛇栖息繁衍,但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并没有形成大的危害。 但是,如果人们把眼镜王蛇带到北方甚至更远的西北地区,情况又会怎样呢?谁又能保证它们不会在那里“生根发芽”甚至“猖獗泛滥”呢? 为了保护本土物种,维护生态安全,政府不得不将眼镜王蛇列入了“极危物种”。当然,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它的“罪名”还不止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