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么维什么作用?

卞玉冬卞玉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概念区别 1.1 克雷伯杆菌属(Klebsiella): 克雷伯杆菌属包括5个种,即肺炎克雷伯氏菌(K. pneumoniae)、溶血性克雷伯氏菌(K. oxytoca)、气单胞氏克雷伯氏菌(K. amnigenum)、摩根氏克雷伯氏菌(K. morganii)、霍乱克雷伯氏菌(K. cholerae)。这五个种的细菌都能形成荚膜,因此对抵抗力较弱者的致病性都较强,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1.2 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又称绿脓杆菌或绿色假单胞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主要存在于土壤和水中,是呼吸道和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该菌对紫外线不敏感,但是害怕高温和消毒剂,在56℃以上时能存活的细菌只有2%左右;对重金属离子也有较高抗性。该菌除可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等的局部感染外,还可导致全身感染,如菌血症或败血症等。绿脓假单胞菌还能造成医疗器械的严重污染,特别是长期停用后又重新启用而忘记消毒的器械。

二、危害程度 2.1 克雷伯杆菌属: 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得以侵入体内增殖并引起疾病发生。根据其侵袭力强弱又可分为两大类: ① 强致病性克雷伯杆菌:此类细菌能产生内毒素,引起发热和中毒症状,同时也能释放外毒素,破坏细胞,引起组织坏死,严重时甚至可致命。例如,肺炎克雷伯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具有类似脂多糖的作用,作用于人体中特定的靶器官,诱发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而危及生命;

② 弱致病性克雷伯杆菌:此类型细菌一般不易引起明显的急性发病过程,往往是慢性感染或潜伏性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仍有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临床反应。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以外,还有一些细菌虽然属于克雷伯杆菌属,但由于不具备致病性,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2.2 绿脓假单胞菌: 该细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得逞。该细菌还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果被患者伤口、体液污染物沾污的衣服、医疗器械等物品不及时清洗消毒,也可成为传播源。

三、传播途径 3.1 克雷伯杆菌属: 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该属细菌存在垂直传播的情况,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人体。但也有报道指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通过伤口进行传染。对于孕妇和有新生儿的家庭来说,应注意防范。 该菌能在无菌环境下生长,也能耐受较低的抗生素浓度,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的问题。

3.2 绿脓假单胞菌 :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当患者受伤或被污染的物品接触健康人的眼睑、鼻腔、口腔等部位后,细菌即可入侵,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该菌还具有抗力强、耐酸碱、耐干燥等特点,所以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也比较强。

四、常见病例 4.1 克雷伯杆菌属: 多见于肺部感染,其次为胃肠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与否与致病力的强弱有关,轻者无症状或有轻度不适,重者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发绀等。有些细菌株不仅能引起局部感染,还可以通过血行播散或淋巴扩散而引起全身感染,此时患者体温往往高居不退,病情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可以危及生命。

4.2 绿脓假单胞菌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如急性气管炎、咽炎等。也可以导致肠道感染和创伤感染等。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仅有轻微咳嗽、咳痰,重者会出现发烧、乏力、倦怠、厌食和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或是昏迷。

五、诊断方法 5.1 克雷伯杆菌属: 对于怀疑本病患者,可采用血液、痰液、尿液或胸水等进行培养,以检测菌落的生长情况。还可采用血清学检查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前不要使用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以免导致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5.2 绿脓假单胞菌 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等,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多形核白细胞内有椭圆形绿色的超微结构,即可初步确诊。也可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法来协助诊断。

六、治疗方法 6.1 克雷伯杆菌属: 当细菌感染确定后,首先应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感染的类型,然后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一般病例,可静脉输入制剂,若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并发症时,可采用外科手术取病变组织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更好指导用药。另外,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应及时采取血源性、尿性和骨关节感染等相关措施。

6.2 绿脓假单胞菌 为防治该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最重要的是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对于已感染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程迁延,造成耐药菌的产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