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连霉素的作用是什么?
青霉素的结构式如下,是一个多肽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G+)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普遍敏感;对革兰阴性菌(G-)也具有一定杀灭效果。 但近年研究发现,大多数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剂,阻断了与青霉素结合的关键环节,导致青霉素等抗生素进入病原菌体内后无法发挥作用;另一类是产生β内酰胺酶,该酶能水解青霉素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使青霉素失去抗菌活性。目前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越来越少。
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1],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美国、欧洲和澳洲3个不同地区近4000例住院患者伤口感染的细菌样本,结果发现,70%的被检细菌都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 更糟的是,这些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几乎对于所有的抗生素都同时耐药,这意味着在这些患者中,一旦感染破溃,可能会无药可医。
除了耐药性,抗生素的滥用还可能导致遗传毒性,对后代造成隐患。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2],在使用高剂量的抗生素阿莫西林治疗小鼠6周后,小鼠精子的DNA损伤率高达89%,同时,精子头部出现空泡化现象,精子游动能力显著下降,且部分小鼠出现少精症。 而长期口服或注射服用抗生素会产生慢性毒性,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系统的影响上,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如果患者同时患有胃溃疡,细菌感染也会加剧溃疡的病情。 对人类的影响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3],2015年全国共收集到169501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其中抗生素引起的病例达88065例(52.9%);而在所有死因为药物不良事件的病例中,2968例(65.2%)是由抗生素导致的。
青霉素针剂(注射用青霉素钠或注射用青霉素钾)为透明无色的玻璃管包装,内有80万U或120万U的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专供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须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滴注);青霉素V钾片或V钠片,每片0.125g或0.25g,在药店中就可以买到。青霉素为处方药,要按规定凭医师处方购买。
青霉素的作用是抗菌。通俗地说,服用该药之后,病原菌被抑制、杀灭,感染也就随之减轻,最终痊愈。
青霉素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病种是:
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败血症、丹毒、蜂窝组织炎、风湿热、关节炎等。
淋病:是淋病双球菌(一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青霉素对此有特效。(您可能还感兴趣的问题:怎么治疗淋病)
梅毒:也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青霉素对梅毒也具有特效,也可以说是必选的药,不管早期或晚期梅毒,效果都很好。(您可能还感兴趣的问题:治疗梅毒的药物)
螺旋体感染:螺旋体是一种形似螺旋的细菌,有致病的,也有不致病的。致病的有钩端螺旋体和雅司螺旋体等,引起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雅司病、奋森咽峡炎、奋森溃疡等,首选的治疗药物就是青霉素。
其它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猩红热,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风湿性心脏病,丹毒、败血症;炭疽杆菌引起的痈、疽、败血症、水肿、炭疽性肺炎、喉炭疽;白喉杆菌(合并病毒感染)引起的白喉;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破伤风;肉毒梭菌引起的肉毒中毒;鼠咬热;放线菌病;回归热;气性坏疽;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合用治疗鼠疫、布鲁斯菌病。
药物制剂:
片剂:250mg(0.25g)。400万U。
注射剂(粉针剂):40万U,80万U,320万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