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上吐下泻是怎么办?
由于胃肠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消化道,消化道活动明显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而胎儿的营养物质要靠母体消化后输送,所以在妊娠期胃肠炎对胎儿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消化道功能长期受抑制,产后才能慢慢恢复,所以在哺乳期,营养不良的状况会严重一些,但一般影响不大。
然而,当婴儿发生食道炎、胃炎、肠炎时,因为胃部疼痛会妨碍进食,而且肠道吸收不好,呕吐、腹泻会使孩子身体越发虚弱,对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新生儿胃肠炎是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毒等引起的消化系统传染病,以腹泻较多,可有呕吐或痢疾,合并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此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也可发生于上感、中耳炎、败血症或其他感染疾病之后。
症状:
1、吐奶: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现象,主要是因为婴儿味觉、嗅觉尚未发育成熟,进食时不能很好地控制吸入量和进食节奏,因而吐奶也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现象。吐奶时,奶嘴和奶瓶畅通,无残渣,奶液呈乳白色或稍稍略带黄色,为乳汁与胃肠道黏液、胆汁混合成稠粘状物所致,为正常现象。溢奶是生理性吐奶的一种,多发生在夜间,小婴儿吃了奶后安谧地卧着时,奶从左乳房流到左边胸部,从胸部溢入食道和胃。溢奶量小,对机体无影响,属于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果溢奶量大,而体重增长正常,则无须治疗;如果体重不增,可能存在消化道解剖异常或其他慢性疾病,则需要及时就医。
2、便秘:大便性状改变,表现为黏稠状粪便或硬结粪块,且排便时间间隔较长时间(4-5天或更长时间),或伴有不舒服的排便感,可视为便秘。若排便时有疼痛或出血症状,则多为肛周炎症或痔疮所致,与结肠运动迟缓或腹肌无力有很大关系。
3、腹泻:新生儿期,特别是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受到喂养不当、疾病等因素影响,大便含水量较多,形成稀便或水样便。若颜色呈黄色或灰黄色,带有少量黏液,但粪质不受控制,呈水样或稀糊状,多为消化不良。若颜色发黑或带油污,可有炭末样或黏液柱,多为嗜睡、乏力、腹痛等症状,可能是伤食。若大便恶臭且带黏液或脓血,伴腹胀、腹痛,多为痢疾。若大便气味酸臭、性状呈糊状,量少,可能是慢性肠炎。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停止哺乳,吸出的乳腺奶液抛弃不用,用药物催乳。婴儿应取半卧位,臀部高一些,防止再吸入。注意居室通风,小儿衣着要柔软透气,做好消毒、隔离。
2、调理脾胃:以健脾益气、消食泻火、除积清热为原则,选择人参健脾丸、小儿消食口服液、小儿泻泻冲剂等中成药健脾益气。以驱虫治痢为原则,选择小儿肠虫清、驱蛔止咳糖浆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治疗的时候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母乳喂养。或者用奶粉喂养,宝宝病好了以后,在喂母乳。在小儿患病期间,作为母亲应该做到:
1、心情舒畅,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
2、注意休息,必要时可以暂停哺乳期。
3、给孩子提供精神安慰,缓解孩子的精神压力。
4、注意孩子的皮肤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