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茯苓有什么作用?

滕恒清滕恒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古籍中,茯苓是药中之王,有“四时神药”之称。 《黄帝内经》认为:“五味所发,发于五谷;百病之所生,生于六腑;五脏受损,始于五行。”也就是说,人体五脏六腑、阴阳五行的变化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而这个基础就是食物。 那么,什么是人体的“五谷”“六腑”“五行”呢? 古代医学家将食物分为粮食类(五谷)、蔬菜类(四菜)、肉类(腥食)和果类等,并根据它们的性味归经,将其分别定位在五行之中及脏腑之间。而中药材也大都可以在相应的食物中找到对应的基础。这样,通过调整饮食就可以达到调整脏腑、补益气血的作用。

其中,五谷中最重要的一谷就是粮米,它是滋养生命的基础。现在的人缺少粗粮摄入,身体会出现很多问题。要调养体质,首先就要在饮食上多吃五谷杂粮——全粮进食。 这里所说的五谷并不是指单纯的食物,而是指由这些食材制成的米饭。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记载:“谷肉果菜,食气入胃,津液受于脾,此土之气化,先脾气行。”意思是说,食用带有健脾益气功效的粮食,才能产生津液,供养全身。可见,五谷对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啊! 而被称为药中之王的茯苓,正是来自古代的“粮米之王”——茯苓。

《中国药典》记载,茯苓为寄生植物,寄居于松科植物马尾松林根部,干燥菌核,多呈椭圆形或者不规则条形,外皮深褐色或棕黑色,内有颗粒状突起,有的似瘤状,质坚实,断面纤维状,粉性足。

味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胃经和大肠经,主要的功效是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止呕,安神定志。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呕吐、腹泻、心悸失眠等症。 现代研究证明,茯苓含有多糖、胆碱、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对心肌炎、心肌梗死、肝功能不全等有治疗作用。

郏冰倩郏冰倩优质答主

中医角度讲, 茯苓甘、淡、平,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药理研究: 茯苓所含的甘露醇,有利尿和降低颅内压、肾内压及胸腹内压的作用,其利尿作用主要由所含的茯苓素等有机成分所致,而甘露醇和钾盐的利尿作用较弱;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并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对胃溃疡亦有保护作用;茯苓所含的胆碱和卵磷脂对增强记忆、提高智力有作用;茯苓煎剂有增强胃肠功能的作用;茯苓还具有抗炎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茯苓在临床中使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水肿、泄泻。茯苓甘淡渗利,善渗利水湿,又能健脾祛痰以止泻,为利水消肿要药,凡水肿病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配伍不同,亦可分清别浊,治滑脱。若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之泄泻水肿,痰饮、带下等,可与白术、薏苡仁、猪苓等同用;如水湿偏盛,小便不利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以增强利水渗湿之功;带下阴痒者,可与椿根皮、白藓皮、秦皮等同用。

心悸、失眠、健忘。茯苓入心、脾经,既利水渗湿以使下窍通调,又益心脾而安神,为交通心肾、安心神之要药,治心脾亏虚,心肾不交之失眠、心悸、健忘、食少、便溏等。可单用茯神研末服,或与人参、远志、酸枣仁同用,如补心丹、归脾汤等。

咳喘。可治脾虚痰饮内停之久咳痰喘,与白术、陈皮、半夏等同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