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的副作用大吗?

区颖珍区颖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我国糖尿病病人超过4亿。随着生活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增多等,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唯一一种特效药。然而,注射胰岛素会给人带来什么不良反应呢? 多数情况下,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不大,少数患者可出现低血压、低血糖、水肿或体重增加等反应。但上述症状均较轻微,经调节剂量或者暂时停用后消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药,如注射部位选择不当、注射手法不正确、消毒不严,都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若反复发生感染,则需要更换其他种类胰岛素或者采用皮下埋植胰岛素针头来代替注射。

长期大量使用胰岛素还可能引起低血糖、骨质疏松、血脂异常、浮肿、蛋白尿甚至诱发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血糖药物包括口服降血糖药和胰岛素两类。其中,口服降血糖药有苯乙双胍(消渴丸)、格列本脲(优泌林R)、阿卡波糖(拜糖平)、盐酸二甲双胍(万苏平)等;胰岛素则有普通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及超短效胰岛素等。那么,这些药物又会带来怎样的副作用呢?

1.苯乙双胍(消渴丸) 其通过抑制体内葡萄糖异生作用和肝糖输出而起降低血糖的作用。用药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胃痛、消化不良、乏力等;少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胸闷、失眠、幻觉、昏迷、呼吸困难、哮喘发作等;个别患者还可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2.格列本脲(优泌林R) 其为促胰岛素分泌剂,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而释放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作用。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头晕、皮疹、乏力、胃肠不适、口苦、月经紊乱等。另外,长期使用该药可引起骨质疏松、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3.阿卡波糖(拜糖平) 是新型口服降血糖药,通过抑制α-糖苷酶活性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从而减轻餐后高血糖。此药不良反应轻微,可见消化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尚有肝功能损害的报道。

4. 盐酸二甲双胍(万苏平)是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水平。服用该药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胃胀、胃痛、便秘、口中有金属味等;还有乏力、疲倦、睡眠不良等,但多不严重且能自行恢复。如果患者长期服用该药,则有可能造成维生素B族的缺乏,此时应补充适量维生素B。

农衍帆农衍帆优质答主

大多数口服降糖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高,即使出现也是可以纠正和避免的。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腹泻和恶心,严重者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其发生率并不高且极易防范。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患者正确掌握用药与进餐关系、了解药物的半衰期,发生低血糖反应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如服用糖水或饼干,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加重出现意外。

双胍类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反应,从近期研究结果看,并没有增加肿瘤风险。患者遵医嘱调整服用时间及剂量、可缓解反应,从刚开始小剂量,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α—糖苷酶抑制剂,只在肠道发挥作用,很少被吸收入血,也不增加体重。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胀气,大多数患者在服用后可自行改善。

以上三种药联用时可相互弥补不良反应。即磺脲类引起体重增加,而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可避免体重增加;α—糖苷酶抑制剂和磺脲类的低血糖反应,因双胍类极少引起低血糖,可以弥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