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针漏打怎么办?
孩子打了第一针乙肝疫苗后,因为发烧症状严重而错过了第二针接种时间。经咨询疾控医生和预防接种门诊医生,认为需要重新接种三针,并在第三针接种后,加注射一支免疫球蛋白以提高免疫效果,同时告知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但由于家长对于第二针乙肝疫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连续奔波了多个接种点之后,仍没有做出是否重新接种的决定。
建议家长首先带宝宝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判断疫苗是否已经产生抗体;如果已经产生抗体,无需重新接种。如果没有产生抗体,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补种还是重新接种。 如果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并携带就诊记录、接种疫苗凭证等相关资料到接种单位申请复查或处理。 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该怎么办? 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品,虽然不良反应相对温和且发生率低,但偶见的异常反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诊治,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对于一般反应(轻度),如局部红肿或硬结,全身乏力等,应告诉患儿少活动多休息,注意保暖,多喝温开水,补充足够的营养。 对中度全身发热反应,可采取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及口服退热药物等方法帮助体温恢复正常。对重度高热反应,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在病情控制后24小时内尽早使用丙球制剂,静脉滴注,以减轻毒性反应。出现高热惊厥或其他神经症状时,应及时救治。
对过敏性休克,即使是在接种后短时间内发生,也应注意与晕针鉴别。过敏性休克通常发生于接种后30分钟内,其特征为头晕、眼花、心悸、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呕吐、腹泻,但神志清醒。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平躺,远离危险物品,保持呼吸通畅,迅速打开静脉通路供氧,必要时予吸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激素和抗过敏药物,迅速恢复患儿通气功能。
除了对症治疗外,还应积极寻找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病因,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应在注射疫苗前告知接种人员,接种后避免使用含有抗生素类药物,以防引起新的不良反应。 除上述不良反应外,还有极少数病例可能发生支气管哮喘发作、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肾炎等严重反应。一旦发病,应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