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展性障碍儿童?
2013年的春夏,我所在的特殊儿童机构里来了一位7岁的小男孩儿,他的到来在当时平静的校园里掀起了一朵朵浪花——这个小男孩儿智力低下、言语不清、动作笨拙且情绪多变;他不会独自玩玩具,也没有小伙伴,总是喜欢舔手,啃指甲,反复清洗自己刚吃完或者没吃过的盘子;他经常无意识的伤害到自己,也听不懂别人对他说的话,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自言自语。他的母亲伴随在他左右,为他处理大小便,一遍又一遍地为他清洗身体,准备更换的衣裤。每次母亲离开教室去忙,小男孩儿就哭着喊着“妈妈抱……” 刚开始我们以为这只是个智力残障的孩子,需要更多耐心和爱心去陪伴他。但后来我发现他除了智力落后以外,还语言倒退、刻板行为多,这让我们开始焦虑起来。于是,我们一边努力去了解他,一边尝试着去纠正他的错误行为,改善他与别人交流的能力,恢复他的学习能力。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在努力了一年之后,我们看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小男生没有明显进步,仍然处于重度残疾状态。
就在我们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们阅读了美国著名的自闭症专家苏珊·泰勒·布鲁克斯写的《走出孤独》一书。这本书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特教老师、父母们,甚至是患儿本身都有自己的潜能,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潜能,而不是将他们局限在自己当前的弱势地位上。于是,我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小男生——也许他不是智力的低常,而是存在认知功能的缺损;他不是学不会说话,而是存在言语表达能力的困难;他不是不会与人交往,而是缺乏社交技能……如果我们能帮他解决这些问题,那他又何愁不能变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呢?! 自此以后,我们在教授这个孩子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帮助他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训练他的言语表达能力,塑造他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奇迹出现了!在坚持训练了3个月以后,这个小男孩儿停止了自伤,情绪稳定了下来;在坚持训练了6个月以后,他开始用简单的词语与人沟通交流,并能够理解大人说的话;在坚持训练了12个月以后,他能说清楚自己想说的任何话,并且知道哪些是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方面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有时候比正常孩子学得还要快。
后来我们再看到他时,已经认不出来他了——那个曾经孤傲、内向、自卑的小男孩儿,现在已经变得自信、乐观、开朗,还经常帮助我们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浇花、擦桌子等。当他完成这些事情后,他会带着满足和自豪的心情回到座位上,微笑地望着我们,仿佛在说“看我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