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疝气怎么治疗方法?
小儿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发病率约为3%-5%,指腹腔内脏器(以腹股沟疝和脐疝最为常见)通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壁肌层缺损向外突起形成的包块。其中腹股沟疝又可分为直疝、斜疝两种。 多数情况下,患儿症状不太明显,仅于腹部两侧或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
当劳累后或儿童剧烈啼哭、剧烈运动后,或在站立、行走时,在腹股沟区或阴囊里可出现包块,平卧休息时,包块消失;有些患儿的疝块较大,除在腹股沟区能看到肿块外,在患侧阴囊内还可触及肿块。
但小儿的疝块不像成人那样突出,而且往往不明显,需要在腹股沟处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当患儿走路过久或哭闹不停时,肿块的重量可使精索神经受压,患儿会感到会阴部疼痛或有坠胀感,在排尿困难、排便困难时,则疼痛加剧。如果治疗不及时,上述症状会越来越重,肿块的体积也会越来越大。部分患儿因吞咽困难、呛咳而进食不佳,造成机体营养状况较差,发育迟缓。
对于较小患儿,建议采用非手术疗法。主要目的是阻止疝的发作,防止组织损伤及并发症发生。
一般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
1. 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咳嗽、大笑、哭闹时,尽量用手掌轻轻压迫伤口,或用手指按压双侧“曲池”穴以缓解症状;
2.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以防腹痛、腹胀;
3. 及时纠正鼻塞、喉咙异物等,以防孩子用口呼吸,过度张口导致腹压增高。 对于较大的患儿,可在全麻下进行疝修补术。年龄大于6岁者,也可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疝修补术。对于嵌顿疝应立即进行急诊手术,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