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有什么作用?
肾小球(glomerulus) 是血液流经肾脏时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电解质含量的关键部位之一。 正常人体有两个肾,每个肾包含大约100万个肾单位。而每一个肾单位又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主要是由囊壁滤过膜和内皮下基膜构成;囊壁上覆盖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称为足突细胞;在基膜的外面有肾小体周围血管网,供应红细胞和营养物质。
这些结构共同构成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这一屏障可以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保持水分和其他有益物质的稳定存在。 当人体血液中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就会影响到肾小球的正常工作:
1. 电解质或离子浓度偏高或偏低;
2. 尿蛋白或糖尿;
3. 血液中有形成分(如肌酐、尿酸等)。 以上任何因素造成血液“污染”,都有可能影响肾小球的功能,甚至导致其损坏。一旦受损,修复过程非常复杂,且很难进行。
肾小球是肾完成泌尿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基本功能为滤过。肾有无数个肾小球,它们的滤过作用总和称肾小球滤过率。
所谓滤过作用就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共同作用下,经滤过膜的超滤过而完成的。滤过膜由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球基底膜和肾小囊脏层的裂孔膜组成。裂孔膜是由上皮细胞派生的次级突起重叠而成的隔膜。
这些突起之间的裂孔呈锥形。底部为裂孔隔膜,上为裂孔,裂孔径约70—100m,动物越低等,裂孔径越大,如鱼为450A。
裂孔隔膜上有裂孔隔膜蛋白和球蛋白。滤过膜对滤过的分子大小起选择性筛滤作用。一般分子量小于70000者都可以滤过,大于此者不能滤过。
如血浆内尿素分子量为60D,肌肝为100D,血浆蛋白为60D~650D,血细胞为8000D~11000D。
可见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通过的。虽然滤过膜的通透性决定着分子的大小,但通透性的大小也受其各种成分的影响。
如肾小球肾炎时,系膜增生,使裂孔封闭,有效滤过面积减少,结果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毛细血管损伤,裂孔扩大而通透性增高时,则血细胞和蛋白质可通过,出现血尿、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