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氟米特副作用有哪些?
我们医院最近来了一个肾移植病人,服用抗排斥药期间出现严重口腔溃疡和严重的关节疼痛(不能走路),到医院检查发现血常规中淋巴比例很高,检查发现口腔和肠道都有炎症表现,给予消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一周后病情好转,但停药后2周复发,继续服药控制后逐渐缓解。 这个病例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此类药物的危险性——可诱发重度系统性炎症反应。
1. 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机制 来氟米特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2的亚型存在于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使前列腺素(PGs)等炎性介质合成减少而起到抗炎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通过阻止淋巴细胞中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淋巴因子分泌发挥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它可以用于肿瘤患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 但来氟米特在抑制炎性介质产生的同时,也会抑制一些具有保护细胞作用的物质如白介素(IL)-3、γ干扰素(IFNγ)等的生成;另一方面,来氟米特可以通过刺激肾上腺素的β受体,从而间接激活蛋白激酶C,导致核转录因子的活性增强进而引起细胞内NF-κB的活化,最终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6]。 上述机制说明来氟米特可能通过多条途径影响免疫功能,从而导致不良药物的毒性反应发生。
有研究提示[7],来氟米特的代谢产物A78951可能作为直接毒性剂,对肾小管间质造成损伤。
2. 如何判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根据以上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机制,我们可以推测:如果患者存在遗传因素或既往疾病导致的器官敏感状态(尤其是消化系统与肾脏),那么患者在服用来氟米特后发生胃肠道或者肾脏中毒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而如果患者近期有感染现象,则机体处于一种比较敏感的应激状态,此时如果服用该类药物,则可能发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果用药期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寻找原因。 对于已经明确由使用来氟米特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停用相关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说的不良反应都是相对严重的,一般需要住院治疗,但是在临床上更多的是程度较轻的药物副反应,通常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腹泻,可以通过适当减轻剂量、延长给药时间间隔等方式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