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管瘤是什么病?
婴儿血管瘤,又称为婴儿增生性血管瘤或出生后血管瘤。一般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至三个月之间发生,初期生长比较迅速。但是,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自动消退,属于良性肿瘤。婴儿血管瘤分为:肿瘤表浅型、肿瘤深在型、混合型,一般女性发病较多。
出生后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肿瘤或错构瘤。多数生长在头面部及颈部,其次为四肢,躯干部较少。出生后血管瘤的生长一般经过增生期和消退期两个自然病程。出生后前6个月为快速增生期,少数可继续缓慢增生至一岁左右,此后逐渐进入消退期,一般两岁左右消退至原有的70%~80%,完全消退则要3~5年,个别需要更长时间。增生过程和消退过程不对称。出生后血管瘤可发生于一处或多处。
增生期可呈两种类型生长:
(1)分为草莓状或桑椹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最初为一红色斑点,高出周围皮肤,边界清楚,呈环状或不规则形状,类似草莓或桑椹。一般发展至3~5个月时即已逐渐停止,并开始消退,一般到两岁左右完全消退,个别病例时间较长。发生于颜面部者,尤其是眼睛、鼻子、口鼻三角区者,常伴有损毁容貌及功能的危险,应密切观察其生长情况,酌情及早治疗。
(2)分为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为一较大肿块,由内胚叶的海绵状血管组成,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和/或肌肉组织内,可深达肌肉骨骼。
(3)混合型血管瘤。为上述两种类型混合而成。,出生后血管瘤的自然消退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过去普遍认为出生后血管瘤应该尽量手术切除,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有所偏颇。对增生期未停止生长的出生后血管瘤进行手术,由于组织病理学上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使外科难以彻底切除,因此导致出生后血管瘤术后极易复发。一般认为对出生后血管瘤的治疗,应等待出生后血管瘤的增生期停止,即6个月至1岁左右再考虑治疗,在增生期停止前尽量避免手术。其他治疗方法尚不能取代外科手术。